
當想起這個場景,我心中不禁升起疑問:那台灣呢?台灣的遊民又是什麼樣的生活?偶爾會在車站旁、地下道內看到幾個倒臥在地乞討的遊民,心裡面想到的是被詐騙集團所利用的殘障人士。一次比較深刻的印象,是某天晚上在新竹火車站看到一個團體在發放食物給遊民。遊民們沒說什麼話,義工很有默契地遞送食物給他們,偶而某些義工會有比較不耐煩的表情,但可以感受到他們濟貧扶弱的善心是很真誠的,那是城市的一個溫暖角落,也是我對遊民生活觀察最久的一次經驗,但也那僅僅只是不到10分鐘的時間。
我上網查了”遊民”這個詞,當我看到搜尋結果,我有點氣憤。原本期待的是或許有一些熱心的網友,曾經有做過或接觸過遊民關懷的工作,或是進行過田野調查,在網路上 po 了一些文章可以讓我更了解遊民的生活。但我卻看到網路上有很多自稱”遊民”的部落客,說穿了其實是閒賦在家、無病呻吟的米蟲。這樣講可能有點 over,但我覺得兩者的落差實在太大了,許多遊民是因為家庭、經濟、身心等等因素落入城市的邊緣,而成為遊民,但這些資源充足,可以選擇更好生活的部落客,有什麼資格可以稱為”遊民”?在開這樣玩笑的同時,是否發現我們這個社會太缺乏同理心了呢?
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waha0815/3/1310526173/20081002151958/

遊民為什麼漂泊不定?或許因為在生命當中,他找不到可以讓自己定下來的選項,找不到可以通往出口的道路。一開始,他感到徬徨、恐懼。但迷失了許久,他心中的一絲光明希望,也隨著最初的恐懼逐漸熄滅。於是,他只能在城市的幽暗處飄蕩,任由生物本能驅使他一天活過一天。遊民與城市中的人們何異?但人們排斥遊民,只因為遊民的形象無時無刻地提醒每個城市人,自己所不願面對的,迷失在城市繁榮中的那個心靈角落。
總有一天,或許就是這經濟蕭條的年代,我們終將要去面對城市之中的遊民,終將要拾回自己迷失在城市繁華的的那份慈悲、關懷、同理的心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