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geo.twmail.org/guoyu/lyxc-04.html#ch10
細身,既是內在的身,也可以是中陰身,或天身。雖凡夫之肉眼不能見,但天眼則能見之無礙。 但是生命,從粗到細,原是可有很多層次的。因此,謂有細身,也不是什麼值得驚奇的事!。
以細身,既可說是我們更內在的生理;也可以於死亡後,變成中陰身。甚至天人的身體,為什麼能夠具足五神通呢?因為天人的身體,本就是細身。而細身者,乃更具彈性方便;故能隨心應用,而展現更大的功能。其實,不只天身是有神通的,中陰身也有神通─當然不及天身那麼圓滿。
這回答了之前的疑惑:
細身與人道畜生道色身的最大差異,在於它是沒有空間障礙的。因此,一個課題是,鬼道、中陰身、天道之間細身是否有差異?
第一,細身亦存在於人與畜生道的粗(色)身之中。
第二,依照法師的見解,可以推論六道眾生的細身應是類似的,只是能力大小不同。
至於細身、色身與識,法師在文中是這樣說的:
氣脈中,乃分『脈』與『氣』。脈乃依氣而有,譬如為人欲行故,才闢有道路;而非為已有道路故,人乃循之行。此『氣』,即唯識所謂『暖』者也。當人命終時,此氣乃從不同的竅位中逸出,而與種子識共化成『中陰身』。故中陰投胎時,亦即是此氣和種子識共和合延攬而成胎。...
此氣若於生命期間,則成為『拙火』或『命火』或『衛氣』,而為瑜伽者所受用。所謂「意能導氣」,亦即是導引此氣也。氣亦可說是『細身』也。 ...
在我們的身心中,最粗重的是身體,最精緻的是心識。而介於其間,有氣脈所形成的細身。在原始佛教,最初並未奢談細身的問題;然有些部派佛教,乃認定有細身的存在。但這在佛教裡,似乎還未得到完全的肯定。...
眾生以我見故而受輪迴,故就圖表上看,乃是我愛執藏之『見分』者,帶著依『氣』所形成的細身和未現形之『種子識』,去投胎也。
以上統合來說,輪迴的我 (見分) 由細到粗有四個層次,種子識、六識 (根)、細身 (氣)、色身。種子與六識的薰染現行是唯識學中詳細說明的。細身與色身的關係,若以氣脈與身體來類比,可以理解身體的變化會受氣脈的影響,而有和諧與失調的種種狀況,而脈可以說是氣在色身當中流動的渠道。但氣為何會受限於色身,是否與人的心識執著於色身,而使得受識所主導的氣無法像中陰身與天人一般超越色身有關? 可再做探討。
心識影響細身的關係,法師有提過心結與脈障的關聯。但至於兩者何以聯繫,需要再想想。